想写一下关于不要给榜样加过重的光环这一件事,但我在谷歌翻译里面,输入榜样二字,翻译出的英文竟然是example(不死心的又搜索了一下,还是它),这个词一直给我的印象是“例子”,跟榜样扯不上一点边。
还有一则趣事是,学习hugo时,一直不理解single的意思(我理解的一个列表也是单个页面啊,就是很不理解),直到我刷到一个英文视频,博主问一女生,单身吗,用到了single,印象瞬间深刻!(记单词是一个很难的事情,这样记住的好神奇、好轻松!)
回归正题:
近来发现,偶像的力量对我影响有点大,是应该消减一下这样的力量了!从小到大,自己没有一个偶像,也理解不了为什么那么多人疯狂追星,我感觉他们也没什么能吸引着自己的地方!
-
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了青年时期习近平的一段描写:当了七年农民!当时也刚好是自己的探索阶段:苦思冥想,想不出一个人,当了七年农民,是怎么走出来的?换做自己,当七年农民,那就地地道道的农民了!这时,就把青年时期的他封为偶像,深入探究良久,才渐懂其中的一些原因!
-
第二次的偶像:是王阳明,本名王守仁,或许他的内容,太深奥,还没深入,就慢慢淡化了,唯一记着的三个字就是:致良知,了。
-
第三次的偶像,来自老歪同志,因博客结缘,不搭建自己的第一版博客也根本不会碰到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越来越喜欢他的简洁之风,博客之道;特别是还有着科学家的头衔、及在自己向往的美国居住!从他的文章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现着惊喜,关键还很接地气,评论立马就回复了。崇拜之情达到顶峰!在近来一次道谢留言后,我发现如果他当时未回复自己,将会对自己产生很大的影响。不知不觉竟然占据了这么重要一个地位,可怕可怕!还好他还是很接地气的回复了自己,并予以鼓励。不得不感叹,偶像的力量是真大!(在这里,我要可怜一下马斯克了,被自己的偶像那么说,还能做出如此成就,能想想到他当时是多么心灰意冷)偶像之情不变,但是时候要静心看一下这件事了,削减一下光环。
- 站在光芒之外看他:只看视频,及对话,感觉自己和他应该很少有交集,完全不是一路人,低低瘦瘦还打羽毛球,生活中的兴趣好像和自己不太沾边,烙饼翻面的画面也不得我心,但牛逼的是:做出来的东西,能吸引这么多人,给这么多人受益!
-
第四个偶像:列弛先生,我很喜欢古文,觉得古人说话很有气质意境,而他,文风及道理深得我心,倒是没像上述那样影响到产生不好的后果。我觉得他的大道,有点圣人气息,他主张人人平等、热爱思想探讨:情绪里遵从现实又隐藏着一个理想世界!对话要求用“你”而不用“您”(但我还是感觉,不用您有点不太礼貌)。去他们实验室官网,扒拉了不下五六遍,终于被我找到一个半身像:很帅,符合自己想想中的样貌,但还是不知道视频中是什么样子。
少什么就崇拜什么吧:我讲话办事总抓不到重点,所以很喜欢并崇拜思路明确,表述简洁清晰之人,偶尔也会推测推测他们是怎么思考,要是自己应该怎么描述(总结了一下:少一些感性,不要解释,只说重点)
这时,我又搜了下榜样的英文,感觉exemplar更合适。但为什么谷歌一搜榜样的英文出现example呢,榜样就是例子吗,最终我还是用了example做了slug!
搭建博客之后,我发现我的偶像(榜样)越来越多:李小龙的哲学气质、百家讲坛的王立群老师、当年明月的石悦、一直不变的毛泽东、文学气息厚重的诗人、天涯论坛的神人(文)、即将探索的鲁迅,越来越多,甚是开心。
最后,我要告诉自己的是:不要把力量获取于榜样,而要归结于内心。(榜样可以是力量来源的一部分,但不要让其影响了自身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