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有个道观,名为天宝宫,始建于宋嘉熙四年1(12402),曾参观过两次,今天应该是第三次来。
这次的来观察令自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宫观的最尽头,是真武大殿,大殿正门由十根盘龙柱而支撑,门前两棵古树守护,屋外烈日炎炎,屋内凉风习习。
看后我在想:古人以供奉仙神为精神寄托,到了现今这个时代,人们是以什么为精神寄托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个疑问,我竟然对道观一点都不了解。
写到这里突然不明白我要写什么了,短暂的思考一下:我想要讲的应该有两个事情:
- 道教是什么,起源,及供奉后的文化。
- 简单介绍一下天宝宫。附上天宝宫的对联(在现场没注意,查找资料时看到,感觉很不错)!
1、道教和道家(主要参考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
道家: 中国哲学体系的一个流派,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列子、庄子为代表,以“道”为宇宙本源。是学派。
“道3”随顺万物,尊重世间万物的种种差异。所以“道”4没有统一的形态,趋近“道”也没有统一的方式
“道”的不可言说性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道教: 是宗教信仰,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老子)思想,将“道”作为最高信仰,从中演化出最高经典,最上道术及最高的神灵,构建了庞大的经典道术神仙体系。 (维基百科:道教是一个崇拜多位神祇的多神教,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
道教的神仙谱系复杂庞大,主要有三清、四御、星神与四方之神等。
1.三清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是道教崇奉的最高神。元始天尊的地位最高,一般供奉在三清殿的中央;灵宝天尊居于第二位,供奉在元始天尊左边;太上老君供奉在元始天尊右边。
2.四御
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玉皇大帝,位列四御之首,总管天道;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天地人和世间刀兵,统御诸星;后土皇地祇,掌管阴阳生育、大地山河,与玉皇大帝分别称为天公地母。玉皇大帝是民间最受崇拜的天神。
3.星神与四方之神
道教把诸星视为星君,认为北斗七星掌管人间生死祸福。斗姆元君是北斗七星之母,又称斗姥,最受尊崇。道教称,斗姆元君是周御王之妃紫光夫人,生有九子,初生二子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后七子即北斗七星君。 四方之神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北宋时改称玄武为真武,最受崇拜。
2、为什么会有道教。
一、哲学土壤:道家思想的滋养
道教之所以叫“道”教,根本上源于道家哲学的影响,尤其是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思想:
老子讲“道”是万物本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讲“齐物”“逍遥游”,强调超脱、生死一体;
这些哲学思想为宗教提供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修行方法的框架。在宗教发展中,哲学往往是种子。
二、民间信仰和巫术的传统融合
三、时代需求:东汉末年的乱世与精神安慰
出现了像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后来的天师道),强调“信仰可保命”、设教传道、治病驱鬼。
四、政治利用与国家认可
五、人的终极关怀需求
写到这里,发现已经不需再介绍一下天宝宫,同为道教的一个代表(莫名奇妙想到了类蜜雪冰城的加盟,全国各地都开有分店),如果想了解道教的一些文化,或许可以从天宝宫开始。
最后附上天宝宫内前辈书写的自身悟道的对联:
正门拜亭后石柱
“使尽无限机谋,为子为孙。临死去只落得一双空手赴阴司,始问子孙安在?”
“用出多般巧诈,图名图利。到头来徒留下千载骂名来地府,方知名利皆虚。”
拜亭前石柱: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玉皇殿楹联:
道当有道故曰道,神本无神奉为神。
雷祖殿楹联( 李逢春主编的《天宝宫》一书未收录此楹联,应该为后续添加而上):
造物重生成,须知雷霆雨露皆非教。 畏威只愚下,犹当戒慎恐惧所不闻。
不得不说:道家还是比道教更吸引人。今日在此埋下一粒种子。
2025-05-02
文化体系
补充:在便笺中理解了一次道教,刚刚又了解了一次。想再补充一些道教知识: 在找资料的途中,看着deepseek的总结归纳5,突产生身陷其中之感,不觉得它是迷信,好像真的是一个文化的体系(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好像也没那么不堪)赶快跳出来再看。
起源
关于道教起源:有的说起源过早,无从探究,有的说道教最早由东汉末年张道陵创建,为天师道,称他为张天师,尊太上老君为道祖,奉《道德经》为经典。(小跑神一下,想到了一人之下动漫里面的 张天师)。 有的说道教最早起源于黄帝。写到这里突然发觉:老子6(公元前571年—前470年),比张道陵(34年—156年)早那么多年,五百年为一轮回。
先记录一下道家追求的长生,怕一会忘记了,这里长生的初衷,是否不是人的长生,而是事、物、思想的长生(例如:老子思想、庄子思想、阳明思想的长生)
二十分钟后…
先总结一下:道家、道教,都是对道的不同阐述,想深入研究,两者皆可作为参考,来完善自己的“道”。
神位与派别
写了这么多,有点理不清他们的关系图
道教神谱(所有派别共用)
│
├─ 三清(最高神)
│ ├─ 元始天尊
│ ├─ 灵宝天尊
│ └─ 道德天尊
│
└─ 四御(管理神)
├─ 玉皇大帝
├─ 紫微大帝
├─ 勾陈大帝
└─ 后土娘娘
道教派别(选择侧重不同神灵/经典)
│
├─ 正一道:道德天尊 + 玉皇大帝(符箓)
├─ 上清派:灵宝天尊 + 魏华存(存思)
├─ 灵宝派:灵宝天尊 + 度人天帝(科仪)
├─ 全真道:三清 + 吕洞宾(内丹)
├─ 真大道(原名:大道教)
├─ 太一道
└─ 净明道
摘自deepseek,仅供参考。
参考图
实线箭头:表示从属关系(如“道教体系”包含“神仙谱系”)。
虚线箭头:表示派别对特定神灵的侧重(如正一道侧重太上老君)。
并列结构:同层级内容(如四御的四个大帝并列)。
写到这里,看着deepseek的总结,突然发现,每个教派的基础人群还不一样!有点像现在的教育一样,有专科,本科,研究生之类,针对不同的人群,传教不同的理念。
摘自deepseek(仅供参考):
对比项 真大道教 全真道(同期) 正一道
修行方式 禁欲苦行,不尚符箓丹鼎 内丹为主,兼修符箓 符箓斋醮为主
社会基础 农民、底层民众 士大夫、贵族 官方与地方精英
经典 《大道经》 《重阳全真集》 《正一经》
道教的书籍
一、根本经典(万法根基)
《道德经》
- 作者:老子(李耳)
- 核心:道体、德用、无为思想
- 推荐版本:王弼注本(哲学向)、河上公注本(修行向)
《南华真经》(庄子)
- 核心:齐物、逍遥、心斋坐忘
- 延伸阅读:郭象《庄子注》、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
《太平经》
- 东汉道教雏形经典,涵盖社会理想与修炼术
- 选读:王明《太平经合校》
摘自deepseek。
结语
总观全述,已经大概了解了道教、供奉的主神(地方性与官方有差异),及不同的派别。写的有点杂乱,让读者受苦了。因为中间百度了很多信息,或许对自己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
宋嘉熙四年指的是南宋时期宋理宗赵昀使用的年号“嘉熙”的第四年,即公元1240年。嘉熙是宋理宗的第四个年号,使用时间为1237年至1240年 ↩︎
-
庚子年(鼠年),大理道隆二年,南宋嘉熙四年,越南天应正平九年,日本延应二年,任治元年。“当看到这里时我在想:我刚好属鼠,是否也和这个地方有些渊源” ↩︎
-
“道” 为世界的终极,也就是最根本的存在,是我们存在的基础和我们“意识”最根本的源头,是西方世界人格神明的原型,也是修行者最后证悟的那一个最后的所见。 ↩︎
-
以道为起点去认识事物,即道为认识事物的方法论和观世界。若不知有道,则中华哲学无以言说。认识世界,以自我为中心,用数表象,从中间向两边擞数。从零开始,始于足下。足下为道,用数为一,其义为零。左为阴,右为阳,左右脚交替前行。偶数为阴,奇数为阳。偶数始于二,奇数始于三,依次排序。三为歧,歧通奇。
一道山,一道水。一道门,一道坎。一道菜,一道题。以山为道,山之北为阴,山之南为阳。以河为道,河之南为阴,河之北为阳。以门为道,门内为阴,门外为阳。以人为道,天为厥阴,地为阳明。以天为道,时间为阴,空间为阳。以地为道,情感世界为阴,物质世界为阳。以主要感官为道,耳听声音为阴,眼见实物为阳。以触觉为道,冷为阴,热为阳。以今为道,过去为阴,未来为阳。以题为道,已知条件为因,未知答案为果。以烧菜工序为道,生菜为因,熟菜为果。 ↩︎ -
问:为什么叫三清四御
deepseek答:
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三清”和“四御”是最高级别的神祇,分别代表宇宙的本源和天界的实际管理者。它们的名称和地位反映了道教的核心信仰和宇宙观。 一、为什么叫“三清”?
“三清”是道教最高神,象征“道”的三种不同化身或境界,其名称和含义如下:
1、 “三”的含义
道教哲学中,“三”代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象征宇宙生成的三个阶段。
也对应“三才”(天、地、人)或“三光”(日、月、星),体现道的整体性。
2、 “清”的含义
“清”指 清净无为、纯阳无染 的境界,与“浊”(凡俗)相对。
三清居 “三清天”(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道教最高天界。
3、 三清的具体神格
玉清元始天尊
象征“无极”,宇宙未分时的本源,手持“混元珠”,代表“道”的初始。 上清灵宝天尊
象征“太极”,化生万物,传下道经(如《灵宝经》),代表“道”的演化。
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象征“阴阳”,老子(李耳)是其化身,著《道德经》,代表“道”的教化。
4、 三清的来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整合上古神话、道家哲学和民间信仰,逐步形成三清崇拜,唐代被官方确立为最高神。
二、为什么叫“四御”?
“四御”是辅佐三清管理天界的四位大帝,又称“四辅”或“四极大帝”,其名称和职责如下: 1、 “四”的含义
对应“四方”(东、南、西、北)或“四时”(春、夏、秋、冬),象征天界的秩序。
在“三清”之下,构成“三生四”的宇宙结构(三清化四御,四御统万灵)。
2、 “御”的含义
“御”本义为“驾驭、统治”,引申为“帝王”。
四御是 “统御万天” 的至尊神,分管天、地、人三界的重要事务。
3、 四御的具体神格
玉皇大帝(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
总管三界十方,代表“皇权天授”,民间视为“天公”。
紫微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
执掌天经地纬、星辰运转,象征“帝王之星”(北极星)。
勾陈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统御万雷、兵戈,辅佐玉皇管理兵事与战争。
后土皇地祇(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唯一女性神,掌阴阳生育、大地山川,与玉皇并称“天公地母”。
4、四御的演变
早期道教以“六御”(玉皇+四御+长生大帝)为尊,宋代后简化为“四御”,突出玉皇的核心地位。
三、三清与四御的关系
分工
三清是 宇宙本源,象征“道”的抽象层面;四御是 实际管理者,负责具体事务(如星辰、战争、土地)。
信仰实践
三清多见于道教经典和宫观塑像(居中高位),而四御(尤其玉皇大帝)更受民间崇拜(如“玉皇诞”)。
哲学寓意
三清四御共同构成“ 道—器 ”(本体与现象)的体系,体现道教“尊道贵德”的核心思想。
总结
“三清” 得名于其居“三清天”,代表道的三种至高境界(本源、演化、教化)。
“四御” 得名于其“统御四方”的职能,是辅佐三清维护宇宙秩序的实际统治者。
二者共同构成道教“ 神权天授、天人合一 ”的信仰体系,影响至今。
(若需具体经典或祭祀仪轨的细节,可进一步补充。)
本回答由 AI 生成,内容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 ↩︎ -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约公元前470年 ,一说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dan),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史记》《后汉书》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或陈国 ,苦县(今鹿邑)厉乡 (一作赖乡 )曲仁里人 (一说安徽省涡阳县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