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时间

2025-06-02

这么长时间竟然还理不清中国历史的人物及朝代时间线,是该整理一下了。

不得不说维基百科整理的就是比百度百科完善,看着很整洁高效。我就直接复制过来了。

正则为末尾添加两个空格(ctrl+F查找替换)  
查找:([^\s])(\r?\n)  
说明:  
([^\s]) 匹配 结尾不是空格的字符
(\r?\n) 匹配换行(兼容 Windows 和 Unix)

替换:$1  $2
说明:
$1 表示原本的结尾字符
中间是你要加的两个空格
$2 是原来的换行符,保留它

史前时期->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辽宋->夏金元->明清
http://www.dzkbw.com/books/rjb/ 课本参考网站

夏朝(前2070-1617年 453年)
商周
商朝(前1600-1046年 554年)
西周(前1042-770年 272年)
东周(春秋) (前772-473年 299年)
东周(战国)(前453-221年 232年)发生事情最多
秦汉
秦朝(前221-207年 14年)
楚汉争霸(前206-202年 4年)
西汉(前202-8年 210年)
新朝( 9-25年 16年)
东汉(35-220年 185年)
魏晋南北朝
三国(221-280年 59年)
西晋(279-316年 37年)
东晋/十六国(317-420年 103年)
南北朝(431-589年 158年)
隋唐五代
隋朝(581-619年 38年)
唐朝(620-907年 287年)
五代十国/契丹(辽)(916-960年 44年)
宋辽金夏
北宋/辽/西夏(962-1127年 165年)
南宋/金/西夏(1129-1279年 150年)
元明清
元朝(1281-1368年 87年)
明朝(1369-1644年 275年)
清朝(1645-1912年 267年)

不把上面记熟练就很难再填充。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环境、文化、人文、地理、政治、科技

夏朝

约前2070年:大禹建夏。[古 1]
约前2031年:太康失国。[古 2]
约前1967年:寒浞摄政。[古 3]
约前1927年:少康复国。[古 4]
约前1889年:杼攻东夷。[古 5]
约前1747年:不降西征。[古 6]
约前1617年:商汤革命,夏亡。[古 7]

商周

商朝
约前1600年:成汤之治。[古 8]
约前1370年:九世之乱。[古 9]
约前1286年:盘庚中兴。[古 10]
约前1192年:武丁中兴。[古 11]
约前1046年:牧野之战,商亡。[古 12]
西周
主条目:西周历史年表
约前1042年:周成王元年,周公摄政,引发三监之乱。[古 13]
约前1039年:周公营建东都洛邑。[古 14]
约前899年:周懿王元年,郑国的天亮了两次(日食)。[古 15]
约前842年:都城发生国人暴动,周厉王逃离至彘。[古 16]
前841年:召穆公、周定公共同行政(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政[古 17] ),号称共和。[古 18]
前771年:申侯联合西方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镐京,杀周幽王,周平王继位。[古 19]
前770年:周平王向东迁都至洛邑。[古 20]
东周(春秋
主条目:春秋历史年表
前722年:郑庄公平定共叔段之乱。时为鲁隐公元年,史书《春秋》编年始于此。[古 21] [注 1]
前720年:周平王、郑庄公互派儿子为人质,周天子地位大为降低。[古 22]
前707年:周桓王率诸侯军队伐郑,被郑庄公打败且肩膀中箭,诸侯争霸时代开始。[古 23]
前704年:楚武王熊通称王,为诸侯称王之始。[古 24]
前685年:齐桓公立,管仲相齐,实施变法。[古 25]
前656年:齐桓公率诸侯联军迫楚国签订召陵之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古 26]
前632年:晋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后会盟于践土,成为中原霸主。[古 27]
前627年:秦、晋会战于殽,秦全军覆没。[古 28] 其后秦转向西发展,称霸西戎。[古 29]
前597年:楚、晋会战于邲,楚大胜。[古 30]
前579年:宋大夫华元调和晋、楚,为第一次弭兵会盟。[古 31]
前546年:宋大夫向戌邀晋楚和各诸侯国举行第二次弭兵会盟,晋楚之间维持数十年和平。[古 32]
前506年:吴王阖闾以伍子胥为将,统兵伐楚,攻进楚都郢。[古 33]
前497年:孔子周游列国始。[古 34]
前496年:吴军伐越,阖闾战败并因伤而亡。[古 35]
前494年:吴王夫差兴兵败越,越王勾践求和。[古 36]
前473年:越王勾践消灭吴国,夫差自杀[古 37]
。勾践与齐晋会盟于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古 38] 。
东周(战国)
主条目:战国历史年表
前453年:晋国氏族韩、赵、魏三家尽灭智氏,瓜分其地。[古 39]
前434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晋国,只留绛与曲沃两地。[古 40]
前409年:魏伐秦,筑临晋、元里。[古 41]
前408年:魏伐中山[古 42] 。魏伐秦,至郑而还,筑雒阴、合阳[古 43] 。
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韩、赵、魏为诸侯。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始于此年。[古 44] [注 2]
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取代姜氏齐国。[古 45]
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太公香火断绝,田氏并其食邑。[古 46]
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古 47]
前354年:魏军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求救于齐,齐孙膑引兵围攻魏都大梁,又在桂陵大败魏军。[古 48] [注 3]
前344年:魏侯召集逢泽之会,率诸侯朝见周天子,为中原诸侯首先称王者。[古 49] [古 50]
前343年:魏发兵攻韩,韩求救于齐。[古 51] [古 52]
前342年:齐在马陵之战大败魏军,魏将庞涓兵败自杀。[古 53]
前340年:秦拜卫鞅为商君。[古 54]
前318年:函谷关之战,韩、赵、魏、楚、燕五国被秦军击退。[古 55]
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国占领燕国,后退兵。[古 56]
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古 57]
前296年:齐、韩、魏、赵、宋、中山六国联兵攻秦,秦割地予韩、魏以求和。[古 58]
前287年:赵、魏、韩、燕、楚五国联兵攻秦,秦被迫割地给赵、魏以求和。
前286年:齐国攻灭宋国。[古 59]
前284年: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兵攻齐,燕军陷齐都临淄[古 60] 。齐失七十余城,只余莒和即墨[古 61]。
前280年:秦将司马错攻陷楚国黔中,楚国割让汉北及上庸予秦。[古 62]
前279年:楚国于鄢之战败于秦军。[古 63]
前278年:
秦将白起攻陷楚都郢,楚迁都至陈[古 64] 。楚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古 65] 。
即墨守将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齐国复国,但国力已衰。[古 66]
前271年:范雎向秦昭王献“远交近攻”之策。[古 67]
前262年:秦伐韩,切断上党郡与韩都新郑的联系。上党求救于赵,赵派老将廉颇率军声援。[古 68]
前260年:秦将白起在长平之战大败赵军,坑杀40万降卒。[古 69]
前258年:魏信陵君[古 70] 、赵平原君[古 71] 、楚春申君[古 72] 于邯郸城下大破秦军;后信陵君率五国之兵于函谷关再胜秦军[古 73] 。
前256年:周赧王号召天下诸侯攻秦,秦王怒而攻周,西周公投降。同年赧王卒,周民东亡,周朝灭亡。[古 74]
前249年:秦相吕不韦带兵灭位于巩邑的东周公。[古 75]
前241年:韩、魏、赵、卫、楚五国联兵击秦,秦国反击[古 76] 。楚再迁都至寿春以避秦军[古 77] 。
前230年:秦灭韩。[古 78]
前228年:秦灭赵。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古 79]
前225年:秦灭魏。[古 80]
前223年:秦灭楚。[古 81]
前222年:秦灭燕、越、代。[古 82]
前221年:秦灭齐,统一中原。[古 83]

秦汉

主条目:秦汉三国历史年表
秦朝
前221年: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同年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古 84]
前219年:秦始皇举行封禅大典。[古 85]
前215年:秦始皇命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占领河套地区。[古 86]
前213年:秦始皇焚毁天下诗、书、百家语和非秦国史书。[古 87]
前212年:秦始皇在咸阳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古 88]
前210年:秦始皇亡于东巡[古 89] 。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拥立次子胡亥,假诏赐死长子扶苏[古 90] 。
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号为张楚,各地纷纷响应。[古 91]
前208年:赵高陷害李斯,腰斩于咸阳,夷三族。赵高为相。[古 92]
前207年:项羽率楚军于钜鹿大破秦军[古 93] 。同年刘邦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亡[古 94] 。
楚汉争霸(西楚)
前206年:项羽尊楚怀王熊心为楚义帝[古 95] 。十二月,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古 96] 。刘邦被封为汉王[古 97] 。
前206年:韩信领军暗渡陈仓大败章邯。[古 98]
前205年:项羽率西楚军于彭城击溃汉军。[古 99]
前203年:汉立韩信为齐王。[古 100]
前202年:汉军包围楚军于垓下[古 101] ,项羽突围后于乌江自刎而死[古 102] 。
西汉
前202年:汉王刘邦即皇帝位,是为汉高祖[古 103] 。韩信被改封为楚王。[古 104]
前200年:汉高祖率汉军北伐匈奴,被围困于白登七天,贿赂匈奴阏氏才得以脱险。[古 105]
前196年:阳夏侯陈豨及淮南王英布起兵反叛被平定[古 106] [古 107] 。韩信及梁王彭越被杀,激起消灭异姓王风潮[古 108] 。
前154年:吴王刘濞等七个地方诸侯王联合起兵叛变,史称七国之乱,为太尉周亚夫率军平定。[古 109]
前140年:是岁为汉武帝“建元”元年,是中国帝王使用年号之始。[古 110] [古 111] [注 4]
前140年:汉武帝采儒生董仲舒之议,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古 112] [古 113] [今 1]
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十三年后返国。[古 114] [古 115]
前127年: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置朔方、五原二郡。[古 116]
前121年:霍去病击匈奴,收复河西走廊,设酒泉及武威二郡。后又分割为张掖、敦煌二郡。[古 117]
前119年:汉武帝颁布算缗令,后又颁布告缗令,征收财产税。[古 118] [古 119]
前118年:汉武帝改革币制,废除半两钱,改行五铢钱。[古 120]
前112年: 汉平南越,西汉正式占领岭南。
前91年:《史记》成书[古 121] 。巫蛊之祸[古 122] 。
前89年:汉武帝下轮台罪己诏。[古 123]
前60年:汉宣帝正式设立西域都护府。[古 124]
前33年:昭君出塞。[古 125]
前8年:王莽继任大司马大将军。[古 126]
6年:王莽立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自称“摄皇帝”或“假皇帝”。[古 127]
8年:王莽篡汉,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古 128] [古 129]
新朝
9年:王莽改制。[古 130]
17年:绿林军兴起于荆北。[古 131]
18年:赤眉军兴起于青徐地区。[古 132]
23年:昆阳之战王莽被杀,新朝灭亡[古 133] 。刘玄为更始帝,国号仍为汉,史称玄汉[古 134] 。
25年:刘玄投降赤眉军后被杀[古 135] 。刘秀为汉光武帝,国号仍为汉,史称东汉或后汉[古 136] 。
东汉
35年:马援击破先零羌于临洮(今甘肃岷县)。[古 137]
37年:东汉统一战争结束。[古 138]
43年:马援平定交阯反叛(今越南中部)。[古 139]
74年:班超出使疏勒[古 140] 。耿秉、窦固等出兵西域[古 141] 。
89年:南匈奴与汉朝联军大破北匈奴,迫使其西迁。[古 142]
92年:汉和帝与宦官郑众密谋铲除外戚窦宪,宦官干政始。[古 143]
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至安息西界而还。[古 144]
166年:第一次党锢之祸。[古 145]
168年:第二次党锢之祸。[古 146]
184年:张角于钜鹿、广宗起兵反汉,黄巾之乱爆发。
189年:汉灵帝崩后,何进引董卓入京,董卓废帝,各地军阀举兵反董卓。
190年:董卓挟帝迁都长安,群雄割据的局面开始。
191年:刘表击败孙坚。袁绍击败韩馥。
192年:吕布杀董卓。董卓余部李傕、郭汜等占领长安。
196年:曹操挟汉献帝到许昌。
197年:袁术称帝。张绣诈降击败曹操。
198年:曹操消灭了吕布的势力。
199年:袁绍消灭了公孙瓒的势力。
200年:曹操于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军。
207年:曹操统一北方。
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211年:曹操讨伐汉中张鲁。韩遂,马超反曹。
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220年:汉献帝被迫禅位,曹丕篡汉自立,改国号“魏”,史称“曹魏”,东汉亡。

魏晋南北朝

主条目:晋十六国南北朝历史年表
三国
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国号仍为“汉”,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战败于夷陵之战,孙权取得大部分荆州。
223年:刘备病殁,诸葛亮辅佐其子刘禅,并与孙权恢复同盟。
225年:蜀汉诸葛亮平定南中叛军,雍闿等被杀,孟获投降。
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229年:孙权于建业称帝,国号吴。
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同年病死于五丈原。
240年:蜀汉大将姜维第一次北伐。
249年:曹魏大臣司马懿发动政变,史称高平陵之变,诛宗室曹爽。
262年:姜维最后一次北伐。
263年:曹魏灭蜀汉。
264年:灭蜀元勋锺会及姜维叛变,被司马昭平定,钟会及姜维被杀。
266年:司马炎篡魏自立,国号晋,曹魏灭亡。
280年:晋灭吴,统一中国。三国时期结束。
西晋
279年,司马炎下令六路晋军攻吴。
280年,吴主孙皓出降,吴亡。
291年,惠帝皇后贾南风唆使楚王司马玮杀汝南王司马亮,开启八王之乱。
296年,氐族人杨茂搜率部落迁至仇池,称王,史称“前仇池”。
300年,凉州刺史张轨及其子张寔守土保境,中原百姓纷纷前来避乱。张氏虽然接受东晋封号,但与东晋相距万里,实际上也是一个割据政权。
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称汉王。同年氐族李雄在益州称成都王。
306年,李雄称帝,国号“成”。同年晋东海王司马越消灭其他对手,控制朝政,毒死惠帝,立怀帝,八王之乱结束
307年,慕容廆称前燕单于,开始割据,以龙城(今辽宁朝阳)为国都,招徕中原地区的汉族流民,组织屯田垦荒。
308年,刘渊称帝,建都平阳,国号“汉”。
310年,刘渊死,刘聪即位。
311年,汉帝刘聪攻陷洛阳,掳晋怀帝司马炽,放火焚宫,屠杀官民,史称“永嘉之祸”。
313年,祖逖受命为豫州刺史,率部属北渡长江。
316年,晋愍帝投降被杀,西晋灭亡。
东晋/十六国
317年,琅邪王司马睿在建康称晋王。
318年,司马睿即帝位,为晋元帝。
319年,汉帝刘曜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同年石勒称赵王,史称“后赵”。
320年,凉州牧张茂建年号永元,已成为实质独立政权。
321年,晋元帝派戴渊为征西将军,以监督祖逖。同年祖逖激愤患病而亡。
322年,王敦起兵攻陷建康,史称“王敦之乱”。同年石勒南进,再占黄河以南之地。
329年,后赵灭前赵。
337年,慕容皝称燕王,史称“前燕”。
338年,成帝李寿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同年代王拓跋什翼犍自立,国号“代”。
342年,前燕击败了后赵的二十万大军,建都龙城。
345年,凉州张骏称凉王,都姑臧,国号“凉”,史称“前凉”。
346年,东晋桓温讨伐成汉。
347年,东晋桓温灭成汉。
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不久为后赵毒杀。同年冉闵夺后赵政权称帝,国号“魏”,建都邺,史称“冉魏”。
351年,苻健称帝,定都长安,国号“大秦”,史称“前秦”。
352年,前燕杀冉闵,攻破邺都,冉魏亡。
354年,东晋桓温北伐前秦,苻健采用坚壁清野战术,打败晋军,桓温缺粮撤退。
356年,东晋桓温击溃河南姚襄,收复洛阳,修谒皇陵。
369年,东晋桓温讨伐前燕,初胜,后为燕将慕容垂败于枋头。
370年,前秦擒慕容𬀩,灭前燕。
371年,前秦灭前仇池。
373年,前秦攻取东晋梁、益二州,西南夷邛、筰、夜郎皆归附于秦。
376年,前秦灭前凉;同年,乘鲜卑拓跋氏衰乱之际,进兵灭代,统一北方。
383年,前秦将领吕光讨平西域。同年前秦出兵伐晋,大败于淝水,史称“淝水之战”。
384年,前秦原前燕降将慕容垂自称“燕王”,废除前秦年号,建立后燕。北地长史慕容泓自称济北王,建立西燕;苻坚派子苻叡及羌人将领姚苌出兵讨伐西燕,大败。姚苌逃到渭北,建立后秦。
386年,拓跋珪即代王位,重建代国;不久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同年吕光称大将军、凉州牧。后燕、后秦、西燕皆先后称帝。
389年,吕光称三河王,后改称天王,史称“后凉”。
394年,后燕灭西燕。
395年,后燕伐北魏,大败于参合陂。
399年,拓跋珪称帝,为魏道武帝。同年后秦乘东晋内乱,陷洛阳,淮汉以北诸城多请降。
403年,东晋桓玄篡位称帝,建国桓楚。
404年,刘裕举兵讨伐桓玄,桓玄败走蜀地,途中被杀。
405年,刘裕肃清桓氏势力,迎晋安帝复位,掌控朝廷。
407年,汉人冯跋灭后燕,拥立高云为天王,建都龙城,国号仍用“燕”,史称“北燕”。同年匈奴人赫连勃勃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建立大夏政权。
409年,高云被部下所杀,冯跋平定政变后即天王位于昌黎。
417年,东晋破长安,姚泓降,后秦亡。
417年,大夏取长安,称帝。
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建国号“宋”,史称“刘宋”或“水宋”。东晋亡,进入“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
431年,夏主赫连定灭西秦;欲渡黄河击北凉遭吐谷浑袭击,兵败被俘,夏亡。
436年,北魏灭北燕。
439年,北魏灭北凉,统一北方。
477年,宋将军萧道成弑帝刘昱,拥立宋顺帝,独揽朝政。
479年,萧道成篡位,建国号“齐”,史称齐高帝,刘宋亡。
485年,北魏孝文帝依汉人李安世之议,颁布均田令。
502年,齐宗室萧衍篡位,建国号“梁”,史称梁武帝,南齐亡。
510年,梁实施大明历。
512年,原平代县地震,5310人死亡, 2722人受伤。
534年,北魏孝武帝元修与权臣高欢关系决裂,逃到关中投奔宇文泰。高欢在邺城拥元善见为帝,是为东魏。其后宇文泰杀元修,在长安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
548年,东魏降将侯景勾结梁京城守将萧正德,举兵谋反,史称“侯景之乱”。
550年,高欢的儿子高洋建立北齐,东魏亡。
551年,侯景自立为汉帝。
552年,陈霸先、王僧辩先后击败侯景,侯景为部下所杀。
553年,梁湘东王萧绎继位于江陵,为梁元帝。
554年,萧詧引西魏军攻陷江陵,杀害梁元帝。
555年,萧詧称帝,并对西魏称臣,史称“后梁”。
557年,梁权臣陈霸先篡位,建国“陈”,史称•陈武帝,南梁亡。同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建立北周,西魏亡。
577年,北周军攻占邺城,高纬逃亡被擒,北齐亡。
580年,北周外戚杨坚自称大丞相。
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史称隋文帝,北周亡。
584年,隋文帝命宇文恺兴建广通渠。
587年,隋灭后梁。
588年,隋起兵伐陈。
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被俘,南陈亡。
隋唐五代
主条目:隋唐五代十国历史年表
隋朝
581年,突厥汗国沙钵略可汗举兵入侵隋朝。
583年,隋军分八路北伐突厥。
598年,高句丽袭击辽西,隋文帝派汉王杨谅迎战,败于高句丽。
599年,东突厥突利可汗战败降隋。
602年,隋征服越南前李朝,北越南地区纳入版图。
604年,隋炀帝派杨素、宇文恺于洛阳兴建东都。
605年,迁都洛阳。同年隋炀帝开凿通济渠。同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
611年,西突厥处罗可汗降隋。
612年,隋炀帝发兵讨伐高句丽,大败。
613年,隋炀帝再次发兵征讨高句丽,因杨素子杨玄感谋反,退兵回国镇压。
614年,隋炀帝三度发兵征讨高句丽,婴阳王遣返杨玄感同党斛斯政,隋因而撤军。
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弑炀帝。同年李渊受隋恭帝杨侑禅让,建立唐朝。
619年,王世充废他所拥立的另一位隋恭帝杨侗,隋亡。同年王世充自立为帝,建国号“郑”。
唐朝
620年,李世民击败入侵河东的刘武周、宋金刚。同年洛阳郑帝王世充与河北夏帝窦建德结盟抗唐。
622年,李世民击溃郑、夏联军,俘窦建德,王世充投降。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渊让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即唐太宗。
629年,唐将李靖率骑兵攻灭东突厥。
630年,北方各族入贡长安,诸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635年,唐将李靖攻占吐谷浑。
641年,唐派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通婚。
655年,武昭仪被立为皇后。
657年,唐将苏定方西征攻下西突厥汗国。
664年,武后杀宰相上官仪,权力日盛,与高宗并称“二圣”。
666年,唐高宗封禅。
668年,唐灭高句丽。
670年,唐与新罗之间的战争爆发。
672年,吐谷浑故地为吐蕃所占。
677年,高句丽旧地为新罗所占。
690年,武则天废睿宗,即帝位,改国号“周”,定都洛阳,史称“武周”。同年,武则天创殿试。
705年,唐中宗复辟。
710年,金城公主嫁入吐蕃。同年,韦后与安乐公主谋杀中宗,立李重茂为帝,韦后摄政。同年,李隆基率禁军杀韦后等,拥其父睿宗为帝。
712年,唐睿宗传位于李隆基,是为唐玄宗。
713年,玄宗改元开元。
742年,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同年,李白入长安。
745年,册封杨贵妃。
751年,唐将高仙芝于怛罗斯战役败于阿拔斯王朝与石国联军。
752年,杨国忠为相。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756年,安史叛军入长安,唐玄宗出奔蜀地。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杨国忠、杨贵妃被杀。
762年,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平定。
783年,泾原兵变,唐德宗出奔。
787年,贞元劫盟。
791年,吐蕃陷安西都护府,西域自此断绝。
806年,唐宪宗即位,是为元和中兴。
819年,全国节度使服从。藩镇割据局面暂告结束。
821年,牛李党争始。
841年,唐武宗即位,是为会昌中兴。
845年,唐武宗大规模取缔佛教。
846年,唐宣宗即位,是为大中之治。同年李德裕被贬,自此党争渐平。
851年,张议潮起义反吐蕃,复十一州归唐。被任命为归义军节度使。
874年,王仙芝在长垣起兵。
875年,黄巢在冤句起兵,响应王仙芝。
884年,黄巢连败于李克用、朱温,后为部下所杀。
893年,钱镠任镇海节度使。
902年,大迭烈府夷离堇(军事首领)领兵40万伐河东代北,下九郡。
904年,朱全忠杀宰相崔胤,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
906年,十二月,遥辇氏部落联盟首领痕德堇可汗去世,遗命推选阿保机为汗。
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宗禅让,建国号“梁”,史称“后梁”。唐亡,进入五代十国时期。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
五代十国/契丹(辽)
916年,耶律阿保机登基称“大圣大明天皇帝”,定国号为“契丹”。
917年,南海王刘䶮在番禺称帝,国号“大越”。
918年,大越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契丹定都临潢府(巴林左旗)。
920年:创契丹大字。
923年,李存勗在太原称帝,建国号“唐”,史称“后唐”庄宗。同年唐军攻入汴州,后梁亡。
924年,高季兴受封为南平王,成立割据政权,以荆州为首府,史称“南平”或“荆南”。
925年,后唐庄宗派郭崇韬、李继岌率军攻入成都,王衍投降,前蜀亡。
925年,耶律阿保机东征渤海国。
930年,东丹王耶律倍南逃后唐。
932年,西川节度使孟知祥杀东川节度使董璋,取得东川,被后唐明宗封为蜀王。
934年,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
936年,契丹与石敬瑭联军攻入洛阳,后唐灭亡。石敬瑭称帝,国号“晋”,史称“后晋”,移都开封。
938年,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予契丹。
946年,契丹派张彦泽率兵入开封,石重贵投降,后晋亡。契丹改国号为“大辽”。
947年,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于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
950年,郭威诛隐帝,建都汴,改国号“周”,史称“后周”。后汉亡。
951年,南唐将领边镐率军攻楚,占领长沙,楚灭亡。马殷旧将刘言起兵击败南唐军,继续据有楚地。
952年,王进逵杀刘言,控制楚地。
955年,部将潘叔嗣杀王进逵。潭州军府事周行逢进军朗州杀潘叔嗣,被后周任命为武平节度使,控制楚地。后周攻占后蜀之秦、阶、成、凤四州。
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谎报兵情,借口领兵到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帝位,建国号“宋”。

宋辽金夏

主条目:宋辽金夏历史年表
北宋/辽/西夏
962年,周行逢死,子周保权继位,部将张文表起兵反叛,兵败被杀。宋发兵攻占潭州。
963年,宋军攻占江陵,高继冲投降,荆南亡。宋军平定武平。
964年,宋太祖发兵攻后蜀。
965年,孟昶投降,后蜀亡。
970年,宋发兵讨伐南汉。
971年,刘𬬮投降,南汉亡。
974年,宋发兵讨伐南唐。
975年,宋军攻陷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亡。
978年,钱俶降宋,吴越亡。
979年,宋灭北汉。宋太宗起兵伐辽,败于高梁河之战。
980年,辽景宗耶律贤发兵伐宋,辽军攻占瓦桥关后退去。
983年,大辽改国号回“契丹”。
986年,宋发兵伐辽,败于岐沟关。
1004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1038年,李元昊称帝,即夏景宗,定都兴州并改称为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山西定襄—忻州一带发生7.25级地震,造成32308人死亡,5600人受伤。
1042年,宋夏战争开始。
1043年,辽兴宗以国内西南部的党项叛附西夏为由,于隔年冬率大军伐夏。西夏求和不成,采取坚壁清野方式击溃辽军。
1044年,宋夏战争平息,双方签订庆历和议,宋朝承认西夏的割据地位。
1059年,夏毅宗参与政事,没藏讹庞密谋刺杀夏毅宗,后被夏帝诛杀全家。
1066年,契丹再改国号回“大辽”。
1069年,宋神宗任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推动变法。
1081年,西夏内乱之际,宋以李宪为总指挥发动五路伐夏,夺下兰州。
1082年,宋军采取碉堡战术,派徐禧兴建永乐城,梁太后趁永乐城新建之初,率30万大军包围攻陷,宋军惨败,史称永乐城之战。
1099年,夏崇宗亲政后采取依附辽朝,与北宋修和的策略,逐年减少战争。
1114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
1115年,完颜阿骨打于会宁府建都立国,国号“大金”。
1119年,宋江聚众在梁山泊起事。前郭卡拉木地震,数千人死亡。
1120年,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事。
1121年,宋军生擒方腊,送往汴京诛杀。宋江战败被俘。
1122年,宋军平定方腊余党。
1125年,辽天祚帝被俘,辽国亡。耶律大石率军西行,于西域建立西辽。金朝西夏夹攻北宋,西夏占领天德军、云内等地。
1126年,宋地被金朝强占,并且被强索河东八馆之地。金朝为了补偿西夏,同意占领陕西后将横山地区归还,但又违约。
1127年,金兵攻陷宋都汴京,掳走宋帝徽、钦二宗,史称“靖康之变”。金国立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32天后张邦昌自行退位。宋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登基为帝,史称“南宋”
南宋/金/西夏
1129年,完颜宗弼挥军南下,高宗南逃至杭州。完颜宗弼继续挥军南下,高宗乘船出海避难。宋将韩世忠率八千精兵,堵塞五万金军在黄天荡四十八天。史称黄天荡之战。
1130年,刘豫在金授意下即帝位,国号“大齐”,定都大名府,统治金所占黄河以南地区。
1137年,金废刘豫为蜀王,齐亡。
1138年,宋金初次协议,南宋取回包含开封的河南、陕西之地。
1140年,金朝撕毁协议,金兵分三路南侵,重占开封与陕西等地,岳飞在郾城与金兵将领完颜宗弼会战,力挫金兵,进兵朱仙镇,收复了黄河以南一带。
1141年,宋、金签订“绍兴和议”,宋朝称臣,并与金以淮河为界。
1161年,金主完颜亮起兵伐宋,被虞允文在采石矶击退,史称釆石矶之役。
1206年,铁木真获得尊号“成吉思汗”,建国于漠北,国号“大蒙古国”。
1208年,韩侂胄被杀,双方议和,史称嘉定和议。
1214年,南宋与蒙古协议联手击退金军,南宋可获河南作回报。
1215年,蒙古攻取金朝首都中都。
1217年,蒙古将中都改名为燕京。
1218年,蒙古灭西辽。
1224年,孛鲁率军从东面攻入西夏,攻陷银州,夏将塔海被俘。
1227年,蒙古灭西夏。
1234年,蒙古与宋联军攻陷蔡州,金哀宗自杀,金末帝死于乱军中,金亡。
1239年,宋军收复被蒙古军占领的襄阳和其他地区。
1245年,蒙古军越过淮河以南入侵宋。
1247年,蒙古凉州会盟,吐蕃归附。
1253年,蒙古灭大理国。
1259年,蒙哥大汗蒙哥亲征钓鱼城,被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蒙古军撤退。
1260年,忽必烈即帝位。阿里不哥起兵,和忽必烈争位。蒙古发行纸币中统元宝交钞。
1260年,蒙古迁都开平。
1263年,蒙古将开平改名为上都 。
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蒙古将燕京改名中都。
1267年,蒙古迁都中都,修建皇城和宫城。
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大元”,蒙古文称为“大元大蒙古国”,史称“元朝”。
1272年,元中都改名大都。
1273年,元颁布官修农书《农桑辑要》。
1274年,元第一次征日。
1275年,马可波罗到达中国。
1276年,元军入临安,俘5岁宋帝恭宗。
1279年,宋军于厓山海域败于元军,丞相陆秀夫负幼主赵昺跳海殉国,宋流亡政府亡。

元明清

主条目:元明清历史年表
元朝
1281年,第二次征日。
1287年,发行纸币至元通行宝钞。
1290年,直隶地震,约10万人死亡。
1291年,颁布法律《至元新格》。
1292年,马可波罗离开中国。
1303年,元朝和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约和,四大汗国一致承认元朝皇帝的宗主地位;洪洞赵城地震,造成200,000到475,800人死亡。
1304年,四大汗国彼此之间约和,蒙古帝国内战彻底结束。
1307年,在王忽察都兴建中都。
1313年,下诏恢复科举。
1322年,《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典章》)修成。
1323年,颁布法律《大元通制》,《至元新格》停止使用。
1331年,《经世大典》修成。
1335年,废止科举。
1340年,恢复科举。
1344年,《辽史》、《金史》修成。
1345年,《宋史》修成。
1346年,颁布法律《至正条格》,《大元通制》停止使用。
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发动红巾之乱。
1359年,红巾军攻陷上都,焚毁宫殿后离去。
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明军攻陷大都,元惠宗率宗室、臣僚逃回蒙古草原,国号仍为“大元”,迁都上都,不再统治汉地,史称“北元”。
明朝
1369年,北元迁都应昌。
1370年,定科举法。北元迁都和林。
1373年,颁布大明律。
1380年,丞相胡惟庸被处死,宰相制度自此废止。
1381年,行里甲制。

1382年,明军攻取云南,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自杀。
1384年,再定科举取士制。
1387年,《鱼鳞图册》问世。明军攻取东北,元军统帅纳哈出降明。
1388年,天元帝内乱中被杀,此后北元去国号灭亡(清修《明史》说法为1402年),为鞑靼所取代。
1398年,明太祖死,明惠帝即位。
1399年,靖难之役始。
1402年,燕军攻克南京,建文帝失踪,方孝孺被杀;燕王即位,是为明成祖。
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1407年,《永乐大典》问世。
1420年,北京设东厂。
1421年,迁都北京。
1424年,明成祖驾崩,明仁宗、明宣宗父子相继即位,开启“仁宣之治”。
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军也先俘虏。同年,于谦与北京抵御瓦剌入侵。
1490年,庆阳流星雨事件,砸死1万人。
1502年,《大明会典》问世。
1506年,王阳明被贬贵州。
1519年,王阳明平定宁王宸濠之乱。
1550年,庚戌之变。
1562年,严嵩遭罢免。
1556年,嘉靖大地震,死亡83万人。
1557年,葡萄牙获澳门居住权。
1563年,俞大猷、戚继光于福建破倭寇。
1566年,海瑞因非难嘉靖帝入狱。同年嘉靖帝驾崩,隆庆帝奉遗诏命海瑞出狱。
1570年,俺答封贡。
1572年,高拱遭罢免,张居正为首辅,推行改革。
1578年,李时珍《本草纲目》问世。
1583年,申时行任首辅。
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出兵朝鲜,朝鲜向明朝求援,万历朝鲜之役始。
1596年,日本第二次出兵朝鲜。
1601年,意大利耶稣教会传教士利玛窦抵达北京。
1615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定八旗制。
1616年,努尔哈赤即帝位,国号大金(后金),定都兴京。
1620年,魏忠贤升任秉笔太监,官宦之争起。
1622年,宁夏固原北部发生7级地震。
1623年,魏忠贤为东厂长官。
1626年,北京西南隅的工部王恭厂火药库发生王恭厂大爆炸,造成2万多人死伤。
1628年,陕西大饥荒,李自成乱起。
1629年,己巳之变。
1633年,山西爆发“明末大鼠疫”,后传入北京城,导致20余万人死亡。
1636年,大金改国号“大清”,皇太极称帝,清朝建立。
1637年,宋应星著《天工开物》。
1642年,洪承畴降清。
1644年,李自成建国号“大顺”,攻陷北京,明亡。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败大顺军。清摄政王多尔衮与顺治帝入关,迁都北京,入主中原。明凤阳总督马士英等拥立福王朱由崧于南京即帝位,为弘光帝。
清朝
1645年,剃发易服。
1645年,隆武绍宗(朱聿键)唐王即位福州。
1646年,绍武唐王(朱聿𨮁)即位于广州。永历桂王(朱由榔)即位肇庆。
1650年,郑成功以金门、厦门为据点抗清。
1658年,郑成功封延平郡王。
1659年,桂王逃缅甸。朱舜水归化日本,和水户学派往来。
1661年,郑成功攻台湾,驱荷兰人。
1662年,吴三桂杀永历桂王。
1666年,德国耶稣教会传教士汤若望去世。
1668年,山东郯城发生规模8.5级大地震,压毙5万余人。
1673年,三藩之乱起。
1679年,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夏垫镇发生8级大地震,是北京附近历史上发生的最大地震,死亡总数未知,但据估计约有超过45,500人死亡。
1683年,施琅攻台湾,郑克塽投降。
1695年,山西临汾发生8级大地震,死亡5万2600人。
1709年,宁夏中卫发生7级地震,死亡2千多人。
1716年,《康熙字典》问世。
1718年,甘肃通渭发生7.5级地震,死亡4万余人,伤3万余人。
1721年,台湾朱一贵举兵反清失败。
1723年,驱逐各地基督教传教士。
1725年,《古今图书集成》问世。
1735年,《明史》问世。
1739年,宁夏平罗,银川一带发生该区有史以来最大的8级地震,压死5万多人。
1740年,《大清一统志》问世。
1766年,《大清会典》问世。
1780年,《四库全书荟要》问世。
1782年,《四库全书》问世。
1786年,康定-泸定地震,据当时记载,地震死亡仅430余人,但因地震堰塞湖所淹没及坝倒大水冲刷使沿河两岸村镇因水灾死亡近10万人。
1787年,台湾天地会林爽文反清。
1796年,白莲教起义起。
1811年,禁止基督教传教。
1815年,禁鸦片。
1816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的爆发造成全球性气温下降,云南全省出现严重饥荒。(无夏之年)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842年,中英签署《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1851年,洪秀全成立太平天国。
1852年,曾国藩组湘军。
1853年,淮北捻军起。
1855年,咸丰黄河大改道。
1856年,英法联军入侵,第二次鸦片战争始。
1858年,清廷签署中俄、中美、中英、中法的《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清廷签署中英、中法、中俄的《北京条约》,英法联军之役结束。
1861年,洋务运动开始。恭亲王奕䜣设立首个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慈禧垂廉听政开始。

斜幅黄龙旗(1862年-1889年)
1862年,甘陕同治回乱起。
1863年,石达开被杀。
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被湘军攻破,湘军进行屠城。
1865年,李鸿章立江南制造局。
1866年,左宗棠设福州船政局。
1872年,太平天国最后一支军队覆灭。
1874年,甲戌风灾横过珠江口,先后吹袭香港及澳门,远至广州亦受灾害,香山县的死亡人数超过20,000人。
1875年,丁戊奇荒,一场罕见的特大旱灾饥荒,造成900万至1,300万人饿死。
1876年,沈葆祯聘法国工程师于台南建成亿载金城。左宗棠讨伐阿古柏,李鸿章反对无效。
1877年,左宗棠占和阗,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
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1880年春左宗棠在新疆部署兵事。日本正式吞并琉球,废除其国王,将琉球改为冲绳县。甘肃省武都区发生8级地震,导致大约22000人死亡。
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签定。
1885年,刘铭传任台湾省巡抚。台湾建立行省。
1887年,河南郑州下汛十堡(今惠济区花园口镇石桥村)发生黄河决口,致使200多万(一说93万;一说最保守估计150万;一说700万)人罹难。

大清黄龙旗(1889年-1912年)
1889年,光绪亲政开始。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推动洋务运动。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始。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超过两万人遇害。唐景崧任台湾省巡抚。
1895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洋务运动失败收场。
1898年,谭嗣同、康有为戊戌变法。
1899年,道士王圆箓于敦煌石窟第17窟发现大量书画经卷。
1900年,义和团事变。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庚子战争。庚子俄难,俄军在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进行屠杀,超过七千人遇害。
1901年,废八股,用策论。清廷签署《辛丑条约》。
1902年,鲁迅留日。
1904年,日俄战争始。
1906年,废科举。丙午风灾侵袭广东珠江口一带,肇庆高要的新江云松岭文阁上三层完全倒塌,下二层石额破裂,墙壁崩颓。东莞万顷沙围堤崩溃。
1907年,徐锡麟、马宗汉、秋瑾被捕处死。
1908年,西江水灾,伤亡千余人。
1910年,东北鼠疫,波及69个县,共死亡6万余人。
1911年,黄兴广州起义,黄花岗事件。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独立,清朝开始瓦解。
1912年,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清帝宣布退位,清朝正式灭亡。

当代中国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
主条目: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历史年表

中华民国五色旗
1911:4月27日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10月10日湖北发生武昌起义,引发辛亥革命。
191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南京)成立,孙文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溥仪颁布《宣统帝退位诏书》,清朝亡。袁世凯于北京就任第二届临时大总统。
1913:候任国务总理宋教仁被杀,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遂被北洋军大败,袁世凯就任第一届大总统
1914: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爆发。9月日本军队于山东半岛北岸龙口登陆,11月攻占青岛。
1915: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云南将领蔡锷等南部革命家组成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5月25日中日民四条约签订。中共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创立《青年杂志》
1916:6月6日袁世凯病逝。黎元洪就任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10月31日黄兴病逝。
1917:府院之争,张勋拥护溥仪復辟失败,孙中山广州建大元帅府发动护法运动。吴稚晖编《国音字典》。毛泽东于长沙设新民学会。8月14日段祺瑞领导的北洋政府和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通过了《对德宣战案》,中华民国宣布对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宣战,援助协约国[1]。9月22日广州国会非常会议承认对德宣战案。
1918:鲁迅发表小说《狂人日记》,抨击了中国古代“吃人”的封建思想。诗人苏曼殊逝。中国科学社迁回国内,设在南京高师。汕头市发生7.2级大地震,1000人死亡。
1919:五四运动。蔡元培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上海发起中国首次大规模罢工。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北洋政府曹汝霖遭弹劾免职
1920:爆发京国之争,教育界做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决议,在学校推广新国语。甘肃海原县发生8.5级大地震,是中国有地震记载中最高烈度地震之一,造成234,117到273,400人死亡。西北五马(马家军)联合自治。
1921:1月,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成立。7月,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创造社。10月,学衡社成立。严复逝。孙中山到广州重建军政府,称“非常大总统”、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外蒙古建立亲苏俄的君主立宪政府,并宣布独立,而北洋政府未予承认并发布声明予以谴责。
1922:胡适推行白话文运动。汕头市出现强烈台风,造成6万到10万人死亡。伍廷芳逝。刘伯明逝
1923:《孙文越飞宣言》发表。二七大罢工。孙中山到广州三建军政府,准备联俄容共。中国青年党于巴黎创立。
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联俄容共),黄埔军校设立,组建北伐军。第二次直奉战争。
1925:滇桂战争。孙文在北京病逝,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国立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被免职。大理市发生了7.0级地震,5000人死亡
1926:1月4日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三一八惨案。中山舰事件。5月1日曹锟宣布下野。7月9日蒋介石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
1927: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宁汉分裂、四一二事变、剿共、中共发动南昌起义,展开武装割据。中共湖南省委发动秋收暴动,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三湾改编,自此中共确立“党指挥枪”。王国维自杀,其生前著有《人间词话》。筹设中央研究院。甘肃古浪县发生了7.6级大地震,死亡4万余人。粤桂战争。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1928:湘南暴动。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平江起义。蒋介石就任国民政府主席。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北伐完成,国民政府初步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1929:梁启超逝。蒋桂战争。中东路事件。陕西大旱,80%的县受灾,估计死亡加逃亡人数达300万。12月28日古田会议召开。
1930: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市成立。3月24日汪精卫担任国民政府主席。中原大战。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争。
1931:中国第一辆汽车“民生牌75型”于奉天迫击炮厂下线。九一八事变,江桥抗战,东三省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建国大纲》的训政时期计划。中国共产党在江西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1-1937)。中国的几条主要河流如长江、珠江、黄河、淮河等都发生非常巨大的洪水,死亡人数估计到400万人。新疆富蕴县发生了8.0级地震,造成10,000人死亡。
1932:一二八事变日本攻占上海。3月1日《建国宣言》宣布满洲国成立,溥仪成为满洲国皇帝。5月5日淞沪停战协定签订。
1933:长城抗战。巴金在成都著《家》、《春》、《秋》三部曲。中央将北平故宫博物院重要古物南迁。国联十九国委员会反对承认满洲国,日本抨击国联。福州发生闽变事件,成立“中华共和国”(1933-1934)。四川茂县叠溪镇发生了7.5级大地震,近10,000人死亡。
1934:推行新生活运动。中国工农红军放弃瑞金及井冈山根据地,长征开始。沈从文著《边城》。考古学家黄文弼著《高昌陶集》
1935:中共举行遵义会议(毛泽东逐渐进入党的核心)。夏鼐等发掘殷墟。《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发表。一二·九运动。
1936:两广事变。张学良与杨虎成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中正以求共同抗日,事变后张学良遭蒋中正软禁直至晚年。鲁迅逝,章炳麟逝,胡汉民逝。
1937: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淞沪会战,8月14日中日首次空战,获814空军大捷。南京保卫战国军大败,随后日军发动南京大屠杀杀害约30万平民,十年建设(1928-1937)结束。
1938:国军在台儿庄歼灭日军一万余人。日军攻占聊城。3月28日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成立。武汉会战。国民政府迁都陪都重庆,组重庆国民政府。
1939:日军轰炸重庆、潼关、洛阳、襄阳、西安、宜昌、泉州、成都等地。裴文中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9月,为纪念淞沪会战中日首次空战814空军大捷,国民政府正式下令8月14日为空军节。天津发生大水灾。
1940:3月30日汪精卫于南京成立傀儡政权(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和平建国十大政纲》。5月1日枣宜会战开始。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1941:皖南事变。太平洋战争(1941-1945)起。12月9日国民政府对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及日本帝国宣战;“满洲国”对美、英宣战。陈纳德“飞虎队”入华作战。
1942: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起,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5月15日浙赣会战开始,5月28日金华沦陷。
1943:1月9日南京汪精卫政府向英国美国宣战,日、汪联合发表《日华共同宣言》、缔结《交还租界及撤废治外法权协定书》[2]:7031。中、美、英三盟国在开罗发表对日作战的开罗宣言。
1944:豫湘桂会战。盟军轰炸机首次从成都起飞轰炸日本本土及日军占领区,共1614架次。11月10日汪精卫逝。
1945: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当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苏联武装军事占领满洲地区。国军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将军代表同盟国在南京市接受日军投降,抗日战争结束。因受降接收问题发生国共冲突,国共和谈后签订双十协定。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宣布承认外蒙古独立,并随后表示支持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昆明五华山事件。
1946:1月5日承认外蒙古独立。第二次国共内战起。诗人闻一多被杀。《中华民国宪法》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947:《中华民国宪法》公布,正式施行宪政。国民革命军实行军队国家化,改称中华民国国军。北塔山事件。鲁南战役。中华民国国军攻入延安。台湾发生二二八事件。
1948:蒋中正当选行宪后第一任中华民国总统,国民政府改组成立中华民国政府。金圆券风暴。上海《观察》杂志被查封。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三大战役(三大会战)重创中华民国国军,国共双方军事实力反转。
两岸分治时期
主条目:中华民国台湾时期历史年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年表
1949: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下野”。紫石英号事件。中华民国先迁都广州,随后解放军攻占南京,再迁都重庆,接着在不足半月内迁都成都。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陈诚颁布台湾省戒严令。美军放弃青岛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定都北京。金门古宁头战役。中华民国政府迁都台北。发行新台币,取代旧台币。西南战役。
1950:朝鲜战争(1950-1953)爆发,美国派遣第七舰队巡弋台湾海峡。陈仪在台北被处决。
1951:日本与美国等48国签订《旧金山和约》,声明放弃对台湾、澎湖的主权。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地区。
1952:刘青山、张子善被执行枪决,引发了三反五反运动的高潮。4月28日《中华民国与日本国间和平条约》在台北签订。7月25日澳门关闸冲突。
195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7月16日东山岛战役。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长江洪水。蒋中正当选第二任中华民国总统。九三炮战。7月23日国泰航空民航客机遭解放军空军击落。
1955:一江山岛战役。台山列岛海战。大陈岛撤退。4月11日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7月1日全国开展“肃反运动”。
1956:2月1日《人民日报》公布第一批230个简化字。5月2日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4月25日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讲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国立清华大学在台复校。中国第一批量产汽车解放牌汽车于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完成组装。
1957:整风运动。反右运动。5月7日美国斗牛士导弹部署台湾。5月24日美国驻台北大使馆遭群众破坏。
1958:大跃进(除四害)。黄河洪水。8月23日金门炮战。9月2日中央电视台开播。10月4日台北中兴桥通车。国立交通大学在台复校。
1959:藏区骚乱,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流亡印度。4月27日,刘少奇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7月2日庐山会议召开。台湾中南部八七水灾。空喀山口事件。
1960: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问中华民国台湾。台湾中横公路正式通车。东风一号,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1961:台湾第一座核子反应堆建成。8月15日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鸡至凤州段通车运营。10月2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中华民国未出席。
1962: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作自我批评。中印边境战争。10月12日中朝边界条约签订。台湾电视公司开播。胡适逝世。
1963:全国开展学雷锋活动。四清运动。8月海河特大洪灾。九评苏共。香港中文大学成立。
1964:湖口兵变。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麦克阿瑟公路通车。6月14日石门水库峻工典礼。
1965:3月5日陈诚逝世。6月30日美援中止。八六海战。9月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11月10日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1966:文化大革命开始。毛泽东接见红卫兵。红八月(“破四旧”,八二三事件,老舍自杀身亡)北部横贯公路通车。白崇禧逝。
1967:二月抗争。6月17日首枚氢弹爆炸。台北市升格为直辖市。10月17日溥仪逝世。
1968:七里沁岛事件。10月31日刘少奇被开除党籍。12月22日毛泽东发起上山下乡运动。
1969:2月24日远东航空104号班机空难。尼木事件。珍宝岛事件。10月31日中国电视公司开播。11月12日刘少奇去世。
1970:泰源事件。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4月25蒋经国在美国遭枪击。12月26日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五星红旗
1971:3月26日澎湖跨海大桥通车。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代表,取代中华民国行使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九一三事件。
1972: 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日本与中华民国断交,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表《中日联合声明》,建立外交关系。
1973:2月6日四川炉霍大地震。7月16日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立。8月26日第一台每秒钟运算100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试制成功。
1974:1月18日江青、王洪文等发起“批林批孔运动”。1月19日西沙之战。2月22日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
1975:邓小平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2月4日海城大地震。4月5日蒋中正逝世。沙甸事件。河南“75·8”水库溃坝。广东八四海难。11月29日第一次回收卫星成功。
1976:1月8日周恩来逝世。四五运动。7月6日朱德去世。7月28日唐山大地震。9月9日毛泽东逝世。10月6日怀仁堂政变,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7:7月16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复出。9月19日邓小平提出“拨乱反正”。12月10日恢复高考。
1978:1月1日《新闻联播》首次播出。真理标准大讨论。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蒋经国当选第六任中华民国总统。
1979:美国与中华民国断交,与中华人民和国建交。对越自卫反击战。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停止炮击金门。12月10日美丽岛事件。
1980:中正纪念堂完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成立。9月10日赵紫阳接替华国锋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198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
1982: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突破10亿。
1983:中国民航296号航班劫机事件。
1984:蒋经国当选第七任中华民国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英国签署《中英联合声明》。
1985:中国民航5109号班机空难。
1986:民主进步党成立。李远哲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八六学潮。
1987:中华民国台湾省戒严令解除,开放报禁、党禁、大陆探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葡萄牙签署《中葡联合声明》。赵紫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1988:蒋经国逝。赤瓜礁海战。沪杭铁路列车相撞。中国民航301号班机空难。9月29日首枚中子弹实弹爆炸。
1989:胡耀邦病逝。八九民运。江泽民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出台。中国东方航空5510号班机空难。中国国际航空981号班机劫机事件。
1990:李登辉当选第八任中华民国总统。台湾爆发野百合学运。《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正式颁布。北京亚运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新加坡共和国建交。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
1991:江青自杀。中华民国废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1992:邓小平南巡。李洪志创立法轮功。大韩民国与中华人民和国建交,与中华民国断交。上海市浦东新区成立。
1993:汪辜会谈。新党成立。
1994:3月31日千岛湖事件。6月6日中国西北航空2303号班机空难。11月27日阜新市艺苑歌舞厅火灾
1995:5月1日开始实行五天工作制。李登辉访美。
1996:第三次台湾海峡危机。中华民国举行首次总统直选,李登辉、连战当选首任民选正副总统。
1997:2月19日邓小平逝。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亚洲金融风暴。
1998:3月17日朱镕基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长江大水。
1999:李登辉提出两国论。中共镇压法轮功。921大地震。澳门政权移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0:武汉航空343号班机空难。陈水扁、吕秀莲当选中华民国正、副总统,民主进步党首次执政。
2001:南海撞机事件。天安门自焚事件。张学良逝。北京举办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2:中华民国以“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环球航行。爆发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疫情(SARS)。中共十六大召开,胡锦涛接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2003:3月15日胡锦涛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温家宝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2004:三一九枪击事件。陈水扁连任中华民国总统。11月21日中国东方航空5210号班机空难。
2005:1月8日中越北部湾冲突。反日示威活动。三二六护台湾大游行。作家巴金逝世。
2006:2月27日国家统一纲领终止。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百万人民倒扁运动。
2007:台湾高速铁路1月5日通车。曾荫权当选香港第三届行政长官。
2008:马英九当选中华民国总统。汶川大地震。北京夏季奥运会。9月27日翟志刚步出神舟七号成为首个太空行走的中国宇航员。
2009:哈尔滨举行第二十四届冬季大学生运动会。乌鲁木齐七五事件。八八水灾。
2010: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签订。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台北县升格为新北市,台南县市、高雄县市、台中县市分别合并升格为直辖市。
2011: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投入运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深圳举办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10月10日,中华民国100年国庆。
2012:马英九当选第13任总统。第8届立委选举。薄熙来、周永康等被捕。11月15日,习近平当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及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2013:4月20日芦山地震。洪仲丘事件。台纽经济合作协定(ANZTEC)、台星经济合作协定(ASTEP)签订。
2014:3月1日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香港雨伞革命。台湾太阳花学运。7月23日复兴航空222号班机空难。九合一选举。
2015:2月4日复兴航空235号班机空难。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会面。12月20日深圳滑坡事故。
2016:蔡英文当选总统。2月8日旺角骚乱。高雄美浓地震。
2017:3月17日高雄三民区下水道火警事故。815全台大停电。
2018:中美贸易战爆发。花莲地震。习近平修改宪法废除领导人连任限制。宜兰普悠玛列车出轨。2018年中华民国直辖市长及县市长选举
2019: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内软着陆。香港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中华民国同性婚姻合法化。武汉新冠疫情爆发。
2020:蔡英文连任中华民国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颁布。中国南方水灾。李登辉逝。
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6月17日神舟十二号发射,三名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11月18日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挂牌成立。
2022:北京举办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东航坠机事件。上海封城。中共二十大举行,习近平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开始其最高领导人的第三个任期。中华民国举行2022年九合一选举。中国大陆各地爆发反对动态清零的抗议活动。新冠清零政策终止。中共第三代领导核心、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逝世。
2023:习近平再度连任中国国家主席,成为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位开展第三个任期的国家元首[3][4][5][6]。河北水灾。李克强逝世。
2024:赖清德当选中华民国总统。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刊宪生效。嫦娥五号从月面带回岩石和土壤。

上述是从维基百科抄过来的,感觉比百度百科清晰,方便自己的同时也方便其他人借鉴。